2024年4月20日 星期六 温州瓯江通道欢迎您
领导讲话
省委常委、副省长、市委书记陈德荣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(扩大)会议上的报告
点击数:6750
   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,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,总结上半年工作,部署下半年任务,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、坚定信心,抢抓机遇、狠抓落实,深入实施“两海两改”四大国家战略举措,扎实推进转型发展,加快建设“三生融合·幸福温州”。下面,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。

 

  一、把握发展态势,始终坚定加快转型发展的信心

 

  今年以来,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,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,围绕“抓统筹攻改革、优环境强投入、兴实体推转型、惠民生促和谐”,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

 

  (一)经济发展呈现缓中趋稳势头。努力克服局部金融风波和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,落实振兴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,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%左右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4亿元,增长2%;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3亿元,增长34.6%;财政总收入298亿元,增长6.2%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,增长1.9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,增长9.6%;外贸出口总额83亿美元,增长2.1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4元,增长10.7%;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6元,增长11.5%。

 

  (二)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。坚持以“亩产论英雄”,强化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,实现工业投资全面回升,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23.1%;完成土地清理5.5万亩,整理包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.2万亩;加快推进瓯飞工程、市域轨道交通、高速公路联网等一批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市政、社会事业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,全市完成政府投资286亿元;实施农房改造集聚项目345个,建筑面积1580万平方米,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8个;去冬今春市区新增绿地1091公顷,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.3平方米;全市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率达到70.7%。

 

  (三)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功获得国务院审批,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,开展新增小额贷款公司公开招标,发展了一批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,做强做大市股权营运中心,组建鹿城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,建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,金融综合改革开局良好。扎实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,3794个村完成股改,3332个村完成地改,完成率分别达70.1%和65.5%。进一步理顺功能区、中心镇、社区和村的职责关系,压缩基层管理层级。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,完善财政预决算体系及其公开制度,整合政府各类专项资金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,实施“五个凡是”,推进权力下放、重心下移。

 

  (四)民生和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。以实施“十大民生工程”为抓手,深入开展民办教育综合改革,加快推进温州肯恩大学、温州体育学院等大学建设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积极申报全国社会资本办医试点城市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作,挖掘提升龙舟和清明等民俗文化。加强城乡统筹的文教卫体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。加强人口计生工作,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等专项治理力度。强化民政工作,深化殡葬改革。强化社会管理创新,深化平安温州和法治温州建设,社会大局保持稳定,连续三年实现省级平安大市创建目标。

 

  (五)党的建设切实加强。圆满完成市县领导班子换届选举,出台加强市委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,加强换届后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培训。探索开展党代会代表询问制,推进党内民主建设。完善考绩法和绩擢法,创新“开门约荐、差额遴选”干部选拔任用办法,市县联动开展公开选拔优秀干部工作。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,推进社区化党建全覆盖和“两新”组织党建拓面提质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。深化“三公”消费改革,完成市级机关部门公车改革,启动公务接待改革。深入开展“五型机关”创建,完善即办制和“六督联查”机制,促进工作提速提效。充分发挥人大、政协的职能作用,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,全面加强党管武装和老干部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外事、侨务、对台、民族、宗教等工作,巩固发展了心齐气顺、劲足实干的良好局面。

 

 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,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:一是温州发展与全省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,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繁重。二是经济运行不容乐观,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低位,且基本处在全省后列。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进度不快,高端要素集聚困难,制约转型升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。三是环境建设力度尚需加大,“六城联创”各项创建均有限制性环节和问题。四是改善民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,文教卫体等公共品供给不足,社会保障水平不高,群众对食品安全、交通出行、住房安居、环境保护等问题反映还比较强烈。五是一些地方和同志思想不够解放,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足,勇于担当的意识不强,解决困难问题的办法不多,工作推进步伐不快,等等。所有这些问题,都必须在下步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。

 

  二、深化“两海两改”,进一步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

 

  前不久胜利闭幕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,当前浙江的发展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,更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,全省上下一定要积极应对、抢抓机遇,到2020年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,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。我们要紧密结合温州实际,准确把握当前形势,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,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,加快推进转型发展,努力建设“三生融合·幸福温州”。

 

  从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看,世界经济复苏仍有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,国内经济平稳回升基础尚不稳固,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仍然非常艰巨,全面改善发展环境还需加倍努力。因此,无论是从世界看、从全国看,还是从我市看,经济发展都可能存在一个较长时期中低速增长和爬坡的艰难期。

 

  从面临的机遇看,当前各种要素供给更加宽松,温商回归投资的热情更加高涨,推进温州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。特别是我市“十二五”规划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“两海两改”四大重点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,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、建设“三生融合·幸福温州”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。

 

  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,积极应对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,抢抓发展机遇,以深入实施“两海两改”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为重点,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。

 

  (一)深入实施海洋经济示范区战略举措。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,为温州拓展发展空间、发挥海洋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。我们一定要全力推进瓯飞工程等建设,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;加快温州港建设,进一步营造对外开放优势;加快启动瓯江口新区与洞头县“区县一体化”体制改革,推进空港新区建设,培育城市新区;加快推进沿海产业功能区建设,打造一批一流的产业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 

  (二)深入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举措。加强对外合作交流,提升城市竞争力,是现代区域竞争致胜的着力点。国家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,对于提升温州作为长三角、海西区和台湾三大经济区交汇点核心城市的地位,全面加强对台合作交流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,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。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、再造温州区位优势、加快温州转型发展的高度,以更高定位、更宽视野加强对台工作,切实把握台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向大陆新一轮转移的机遇,创新对台合作平台和机制,全方位加强温台合作交流,努力把温州打造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中心城市、两岸合作交流的示范高地。

 

  (三)深入实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战略举措。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。去年国家批准温州为全国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,为温州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、加快推进城市化和社会转型,创造了必要条件。要以推进城镇保障房建设为切入点,加快引导农民进镇入城,转变生产生活方式,共享城市文明。全面推进以“三分三改”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,充分释放发展能量,促进城乡统筹发展。

 

  (四)深入实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举措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。建设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,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、强化产业发展支撑、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。要充分发挥温州民间活力优势,敢于先行先试,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创新,加快建立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、地方资本市场体系、金融服务体系和地方金融监管体系,积极探索金融综合改革与产业发展、项目建设、科技创新、政府融资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联动推进的机制和途径,强化金融保障,并努力使金融业成为我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。

 

  三、狠抓工作落实,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

 

 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,是我市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。要按照“解放思想,抢抓机遇,破难攻坚,务求实效”的总体要求,围绕振兴实体经济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,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,深入实施“两海两改”国家战略举措,狠抓各项工作落实,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。

 

  (一)在强化投入上抓落实。围绕抓环境兴实体惠民生这个目标,坚持以项目为抓手,加力度、提速度、赶进度、保质量,确保完成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%以上,限额以上投资率达到55%以上的目标。

 

  增强投资信心。当前国家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强调稳定投资是扩内需、稳增长的关键,并加强财政货币政策预调微调,为增加有效投入创造了更好条件。要引导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当前抓投资的有利形势和重大机遇,强化各级干部抢抓机遇、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调动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提升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,增强企业投资信心,形成扩大投资的强大合力。

 

  强化投资保障。深化土地开发提速提效,通过土地清理、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和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,强化项目用地保障。加快推进政府引导基金和融资平台建设,拓宽投融资渠道,强化项目资金保障。深化“拔钉清障”行动,确保年内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率达到90%以上,扫除建设障碍。

 

  加快投资进度。要做深做细项目前期,强化项目包装,加大跑办力度,在项目核准、土地报批、方案设计等重要节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,促进项目尽快落地。优化政府部门服务,完善项目审批制度,强化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建设。紧盯项目进度,进一步健全工程项目标准工期评估制度,强化项目竣工验收和绩效审计,倒逼工程进度。市县两级要建立完善项目定期协调推进机制,由市县分管领导分类分项及时协调解决,特别重大的问题由市县主要领导协调解决,确保项目建设提速提效。

 

  提高投资质量。各县(市、区)和各部门都要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,把扩大投资与振兴实体经济结合起来,与建设温州大都市结合起来,与优化发展环境结合起来,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,加强衔接沟通,整合投资资源,理出一批下半年和明年的重点投资项目,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项目库,滚动推进项目落实,不断提升投资质量,为更长时期、更高水平、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 

  (二)在振兴实体经济上抓落实。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坚实基础,要坚持速度与质量一起抓,增量与存量一起抓,环境与产业一起抓,加快发展方式转变,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。

 

  大力推进发展平台建设。加快推进瓯飞、浅滩二期等沿海滩涂围垦工程建设,破解空间制约问题;推进瓯江口产业集聚区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沿海产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、大学科技园等高端功能区建设,推进金融集聚区、现代物流园区、总部经济园、创意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,每个中心镇和功能区都必须建设1个以上的特色产业集聚区,强化实体经济的平台支撑;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,推进一批工业设计基地建设,提升创新发展能力。

 

  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。实行全域全员招商,形成外资民资国资齐上、一产二产三产齐抓的生动局面,以开放促改革,以国际化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。特别要深入实施国内外温商回归工程,全力抓好世界温商大会124个签约项目的落实。加强与台港澳在经贸、科技、健康、旅游等多领域合作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。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工作,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和企业重组。市级机关部门要加快推进与自身职能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,年末统一纳入投资考核。同时,以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试点为契机,加快境外工贸平台建设,完善境外投资促进机制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,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开拓市场,加快出口基地建设,保持外贸稳定增长。利用温侨和温商网络,扩大进口总量,优化进口结构,打造进口基地。

 

  着力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。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,抓住“亩产论英雄”这个核心,推进减员增效,深化企业分级分类指导,对优秀类企业要加大用地、用能及人才引进等倾斜支持力度,对提升类企业要强化技术改造、挖潜节地和整合重组,对帮扶类企业要落实“三保”倒逼机制,年内确保完成1000家企业的帮扶任务。积极创造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环境条件,完善产业布局,大力发展金融商贸、教育培训、科技服务、文化创意、品牌营销、新型市场、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,积极发展休闲旅游、健康医疗、时尚消费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
 

  (三)在统筹城乡上抓落实。坚持谋全局、抓重点,牢牢抓住保障房建设、“三分三改”和幸福社区建设,全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,力争下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,形成整体效应,加快推进城市和社会转型。

 

  以城镇保障房建设促进人口集聚。经过近两年的努力,我们已经完成了“三策合一”的政策制度设计,形成了“违章不计”的共识,明确了依法、自愿、有偿和政府可承受、农民可接受、发展可持续的原则要求,上半年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包装、将“村房两改”纳入保障房体系建设,走出了解决土地和资金制约的路子。下半年,要进一步优化城镇保障房选址建设规划,切实与大都市布局优化、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结合起来;继续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包装,完善农房改造集聚与保障房建设的政策对接,全面解决用地和融资问题;积极引进一流的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,实行项目代建制,加快建设进度,确保全年农房改造集聚率达到5%以上,年内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。

 

  以“三分三改”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。按照“定量不定位、分股不分地”的要求,确保年内80%的行政村完成股改和地改任务。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会试点,发挥“三分三改”组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土地合作社的作用,建立专业生产、供销和信用合作“三位一体”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。加快中心镇(功能区、涉农街道)农合联和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组建,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和流转服务平台,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。全面实施农业农村五个“双百”工程行动计划,重点加快建设粮食功能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,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、扶贫开发等各项工作,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。

 

  以幸福社区建设促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。以幸福社区创建为抓手,深化村级组织“转并联”工作,加快城市社区调整优化,加快各类社团组织培育,加强社工队伍建设,不断完善社区自我管理服务功能,加快建设一批“亲坊友邻、守望相助、网格管理、组团服务”的幸福社区,丰富老百姓的社会生活,不断提高幸福指数。

 

  (四)在优化环境上抓落实。按照“三生融合”的要求,坚持经济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并重、生态与文化并重,全面提升环境建设的品位档次,推进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建设,努力打造让温州人自豪、让世人向往的城市。

 

  切实优化城市平台环境。运用航空大都市的先进理念,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(改),优化“1650”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格局。加快温州国际机场、温州港、城际铁路等重大对外交通设施建设,加快市域轨道交通、高速公路联网、城市快速路网和能源网、信息网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,全面加快滨江商务区、空港新区、温州生态园等各类城市、旅游和生态功能区建设,强化功能集成,提升城市能级。

 

  全面优化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。深入推进“六城联创”,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,推进城市山地公园、湿地公园、滨河公园和绿道系统建设,确保今冬明春造林10万亩以上,市区新增城市公园绿地2400公顷以上,基本具备国家园林城市、森林城市验收条件。加大拆违和“四边三化”工作力度,确保年内完成全市拆违2000万平方米的任务。推进交通治堵工作,缓解市民出行难问题。实行环境污染零容忍,加快推进“五小”行业整治和农贸市场改造。按照“三个100%”的要求,加快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。全面推进历史街区保护改造,做好“两瓯两雕”和城市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,加快东瓯王庙、名人故居、专题和民间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,深入推进城市旅游化改造,提升城市文化品位。

 

  切实优化社会公共服务环境。加快完成附一医新院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二期等工程建设,加快推进温州肯恩大学、奥体中心、社会福利中心、文化艺术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。加快养老服务、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,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并轨。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。加强人口计生工作,深化殡葬管理体制改革。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,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问题。全力做好十八大期间安保工作,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制机制建设。深入推进“除恶治乱”等专项行动,完善打防控体系,强化信访化解攻坚,确保实现平安大市“四连创”,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。

 

  (五)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抓落实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和基础。要切实加强顶层设计,加快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、城市社会、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,更加注重改革的持续、系统、协调推进,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。

 

  进一步理顺政府体制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,理顺工作体制机制,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。加快建立“区街(镇)合一”的功能区管理体制,不断完善运行机制。创新审批服务方式,深化政府投资项目法人制和中介机构改革,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并联审批、模拟审批,整治规范招投标市场。落实“五个凡是”要求,开展中心镇扩权与综合执法改革,推进中心镇便民服务、应急维稳、招商引资、就业保障、资源交易等“五大中心”建设,促进权力下放,各种公共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。

 

  进一步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。通过“撤转并改”多种措施加大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整合力度,加快培育发展各类经济和社会中介组织。按照现代事业制度要求,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,年内全部完成事业单位分类。建立公平公正、规范有序的准入制度,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教卫文体等领域。加快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,抓好社会资本办医改革试点。

 

  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。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及其决策程序和公开制度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。整合工贸、旅游、文化、科技、农业等各类专项资金,设立政府平台建设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,放大政府投资能力。深化各级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,做大做强国资平台。

 

  进一步推进金融综合改革。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金融组织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,积极争取外资银行和各类大型非银行金融组织在温州设立分支机构。切实加快温州产权(股权)交易市场建设,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类产权和资产交易中心,活跃地方资本市场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。积极推进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工作,抓紧制定出台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和地方金融监管办法,加快构建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体系,切实防范地方金融风险。强化信用体系建设,争取列入全国信用城市建设试点。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,大力引进培育金融人才,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,为振兴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撑。

 

  四、加强党的建设,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

 

  加快转型发展,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。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,强化党建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,为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、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证。

 

  (一)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。当今时代正处于大调整大转型的关键时期。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解放思想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,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。要坚持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,扎实推进各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,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的作用,不断创新机关部门学习制度,整合各类学习教育资源,大规模开展干部学习培训,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主题宣传教育和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,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,优化知识结构,掌握实际工作需要的新本领,为推进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。

 

  (二)坚持干部队伍建设与中心工作推进相适应。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。要按照“德才兼备、智勇双全、群众公认”的要求,完善考绩法和绩擢法,推进竞争性公开选拔、职位空缺预告、差额遴选、挂牌选贤、实战选将等工作的常态化、制度化,切实把政治坚定、实绩突出、作风过硬、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,在各级干部队伍中形成求真务实、真抓实干,破难攻坚、敢于担当,争先创优、比追赶超的浓厚氛围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,切实加强紧缺型人才队伍建设。更加重视统战、老干部、群团和党管武装工作,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,形成齐心协力干大事的良好格局。

 

  (三)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。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和全部工作的基础。要全面强化固本强基工作,按照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,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,推进群团组织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,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体系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 

  (四)坚持反腐倡廉建设与弘扬社会正气相适应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生命线。要坚持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,更加重视从制度建设入手,强化党风廉政建设,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,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加大案件查处力度,强化“五型机关”建设,深化“三公”消费改革,全面强化“六督联查”,确保党员干部干净干事,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。

 

  同志们,百舸争流,破浪者领航;千帆共进,奋勇者当先。当前温州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,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,大胆试、大胆闯、大胆干,以“敢为天下先”的改革精神,学赶杭甬,比追青厦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;以“时不我待、舍我其谁”的担当精神,勇挑重担,破难攻坚,推进温州赶超式发展;以“善作善成、务求实效”的工作作风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好落实,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好推进,全面兴起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,为加快转型发展、建设“三生融合·幸福温州”而努力奋斗!